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建桥国际高中家校共创:手把手教你支持青春期的孩子

来源: 上海建桥国际高中      编辑:佚名

上海建桥国际高中提出“家校共创”的概念,希望家长和学校成为同盟者,共同来养育和支持我们的孩子。这个理念的提出者杨老师为我们学校的家长做了《如何养育青春期的孩子》的讲座,反响热烈,因此我们将讲座内容整理成文供更多家长阅读。

青少年反抗父母的本能以及成人对青春期的无知,往往是亲子冲突的一个根本原因,孩子挑战父母是他成长的需要,父母如果能够看到孩子的使命,那就容易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反叛。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既让孩子为自己做主活出青春期该有的样子,又可以让我们做家长的也舒心放心呢?

疏通青春期的“滞”

我采访过的一位心理师严老师提到,青春期孩子如果发生问题,他很有可能不是简单的“停下”,而是由于青春期前的几个阶段没有疏通,导致问题沉淀下来堵在了这里,是一个“滞”的状态。

的确,青春期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如果停滞,原因应该从前面找起。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有没有认清楚孩子的特质呢?有没有帮助孩子在他的特质方向上帮助他探索出真正感兴趣的、愿意持之以恒努力的事情呢?(这件事情应该是孩子愿意重复去做的,可以不畏艰难、不计回报地去做的,只有这样才是他真的感兴趣的事。)

生涯规划师李博士说:

"孩子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是很难正确认识自我的。"

比如说我们初、高中孩子的家长会问自己的宝贝儿:“你将来想做什么”,孩子说:“我不知道”,家长就很抓狂:“为什么你不知道?都多大了为什么将来想学什么也说不出来?”

其实,孩子没有经历过探索,说不出来,这是很正常的。试问我们有多少家长在自己青春期的时候就笃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呢?而且,没有经过逻辑训练,不知道如何理性判断、取舍,也非常正常。

学校提供探索特质的场域

孩子到了高中的年龄,很多已经不愿在听从父母的建议做探索了,因此,探索孩子特质的事情交给学校来完成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我们的建议是:学校带领学生进行真探索,家长带孩子们过好日子。

首先,我们在学校里会专门开设各种创意课程,并且用学院制的形式给孩子们进行混龄编班,为孩子们营造类社会的氛围,就是为了促进他们在真实场景下进行真实探索。通过这样的探索,可以拓展孩子们的学习空间,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受,同时,我们的老师会对孩子们的探索过程进行观察,发掘孩子的特质。

其次,我们老师给到孩子的评价并不是这项活动他能得几分、他的参与度够不够,而是观察孩子的交流、合作、组织、计划等能力方面的特质 ,以及一些性格特质。

我们带领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核心任务就是:真正培养孩子自主选择、判断、理性分析的能力。

这个能力在未来太重要了,因为一方面现在信息太多了,不早点让孩子会分辨各种信息,将来去哪个国家父母都不会放心。另一方面,孩子会理性的判断、思考、分辨、管理自己的想法,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行为,这才是终生可用的能力。

我们学校做升学指导,也是会教孩子怎么去整理信息、去决策。比如,他如何知道自己到底应该选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判断自己该选什么样的专业等等?

将来孩子们要做的决策很多:选学校、选另一半、买房子……这就像一个项目管理,他要决定:我要收集哪些信息;我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因素要考虑;最高的排位是什么,我应该一步一步的怎么样达到。这些,都是要通过一次次的实操锻炼才能**并应用自如的。

我们发现,孩子只要**了这些,就会比我们成年人还要能干。

家庭对青少年的助力

留意

如果家长天天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自己有想法,你要怎么怎么样……”你们认为这样有用吗?其实,只要家长自己做一个正常的,会理性分析、综合很多因素考虑的,有逻辑的人,你的孩子也会这样。

很多家长情绪化,对孩子说话时,有时一棒子打死,有时又讨好得不得了,这些都是与理性分析相反的事情。孩子很多事情会模仿家长、从家长身上学习,那么能够学来的自然也是情绪化的。

青春期是父母自我纠偏的末班车,我们该做的改变要改变,该给孩子道歉也要道歉。父母自我纠偏涉及到很多的方面:

01.我们要在想法和态度上有所改变,不见得你比孩子懂得多,不见得你会你就有资格、有机会去乱插手孩子的事,我们需要放下身段来改变自己的角色。

02.要和孩子有边界,不要越界。圣经上说孩子借由我们的身体出生,我们只是孩子的管家。我觉得这个比喻挺好的,比较容易界定咱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至于太过越界。

03.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应该不求不助,有求必应。就是说:他如果不要,你不要主动去给,但如果孩子发出求助了,你也不要拿架子,推三阻四。

孩子不会求助呀,他找谁也不愿意来找我呀。

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你们之间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关系是不是一种平等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以前在你帮他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是让孩子感觉到你无所不能把他自己显得很弱了吗?还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了烦躁或不屑?如果这样,孩子很不舒适,会惧怕向你求助。

孩子小的时候愿意跟我们一起学习各种能力,我们带他去玩,孩子也会讨好我们,他们还会在意我们的评价。但到了初中,甚至有的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就已经改变了,他们不愿意离家长太近,似乎太近了会被别人笑话。这个时候我们如果非要跟孩子一争高下,抢夺话语权,你不要我帮我非要帮,这个时候就两败俱伤了,亲子冲突就产生了。你赢了,孩子就输了,那么这个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我们要做的当然也不能是完全放任孩子不管,我要做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影响力去帮助孩子,而不是通过控制力去帮助孩子。

那么父母做主的比例应该是逐年减少,孩子做主的比例应该逐年增加。

赢得孩子的心

我建议:学校带孩子进行真探索,父母带孩子过好日子。

父母只要做两件事情:

**,你想清楚,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第二,平等地把它传递给你的孩子。其实真不用虚头八脑地搞一堆大道理。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聊一些自己的见闻,也可以讲讲自己办公室里发生的事情,把孩子当作朋友跟他们一起探讨一下自己不理解的现象,也可以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但不要认为孩子就一定要接受自己的观点,只要平等地传递即可。当然,如果孩子有反应,说出自己的观点时,我们也不能说:“你这样想不对啊,想问题太幼稚啦……”, 即便你再不赞成,也顶多说:“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只要表示你了解并倾听了他的想法即可。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直接又是反驳又是给建议,以后孩子就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不会再理你了。

初高中是孩子的边缘脑发展非常强烈的时间,就是他的情绪化会比较重。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情绪化就紧张,其实不用紧张,用好了这个情绪化,就是你给孩子洗脑(输入价值观)的比较不错时间。

他情绪化、对自己很纠结,你就给他看能够让他觉得很向往的东西,比如说他感兴趣的某个领域的人物传记、纪录片,带孩子去见一些某个领域比较有成就的朋友,和孩子聊聊自己**上遇到的人或事,跟孩子聊聊他向往的生活方式、**状态等,从侧面输入一些有利的影响,影响他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人,并逐步确立自己的梦想。

几个实用的小锦囊赠给您

01.切忌有一蹴而就的想法

他有交友的需求,给孩子留足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去交友,去和同龄人出去玩。我们要尽量适应孩子的伙伴,而不是找我们自己的伙伴,让他们适应我们的伙伴的孩子们。有机会的话,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对前额叶的成熟帮助很大。但不要指望孩子很快就能按你的想法改变。

02.分享给大家最实用的法则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遇到问题时,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向孩子示弱、认怂——

告诉孩子咱们现在面临了什么样的问题,妈妈有怎样的担心,我们也不知该怎么办,咱们一起来想办法。

每一次都这样,办法让孩子帮忙一起想,他就有主动性了。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孩子就会逆反得更加厉害。

03.与青春期孩子说话要善用逻辑

这个很好用的“话术”赠给您:

遇到一件事情,你要这样说:“对于这件事……逗号,我的想法是……逗号,因为……。但是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同,所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不断坚持这样跟孩子说话,孩子一方面可以感受到你的平等,另一方面可能慢慢地从没有想法到刺激出一些想法来,还能够学着整理自己的逻辑、提炼自己的选择。

上海建桥国际高中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