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诺科学校化学行走课堂回顾

来源: 上海诺科学校      编辑:佚名

光,颜色,电子跃迁,热辐射,玻璃,教堂,宗教,这些名词如果出现在课堂上,该是什么课呢?物理?历史?人文?答案都不是,这是我们上海诺科学校Chase老师的一节创新实践化学课——《光,电子,颜色和玻璃》。

上海诺科学校化学行走课堂.jpg

上海诺科学校化学行走课堂

在我们这节课中,通过“玩玻璃” ,Chase老师把关于量子化学的,高深而又晦涩的知识浅显而又明确地传递出来了。课程的导入从人文角度出发,“为什么教堂的玻璃那么炫目而又多彩?”“为什么玻璃和天主教,基督教的如此紧密?”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立即激发出来了。

在玻璃博物馆中,师傅们带领着同学们,手把手教授他们如何制作玻璃器皿。从电炉中取一团火红的熔融玻璃,加入不同颜色的玻璃料,然后耐心地慢慢旋转,拉伸,定型,直到软软的玻璃变成杯子,花瓶,小海豚…… 这种新奇又有趣的体验让孩子们十分激动。在玻璃制作过程中,Chase老师将电子跃迁引起光的发射,以及能级跃迁导致颜色的产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和思考,既加深了认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Chase老师介绍:光,电子,玻璃,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三种物质,其实在化学的领域里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这一讲堂中,学生们会学习到光的本质和属性;如何从化学的角度,电子的跃迁,来解释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以及走近到玻璃制作厂,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参与制作玻璃的过程来体现。

学生感想

Rachel: 这次课堂,让我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了光。我们知道了光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电子吸收能量迁越至更高的层级,又在“下落”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将能量完整地释放出来,又因为*含不同能量的光拥有不同的颜色,因此电子所释放能量的大小也对应着释放出光的颜色;而温度升高所产生的热量作为能量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我们此行的依据~透明的玻璃在高温电炉中加热后,是漂亮的亮橙色,不是像灯泡发出的刺目的光芒,而是看起来真真切切地“变”了颜色。可惜温度只够达到波长偏长、*含能量偏低的橙红色,需要更多能量才能看见的绿、蓝、紫色都没能看见。制作玻璃制品本身的原理很简单,加热熔化玻璃成液体,在冷却前抓紧通过吹、捏塑形,simple但很需要精细熟练的手法,最终几乎各种各样的形状都能做成。总体来讲,收获很多~

上海诺科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