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分享:《另一半中国史》

来源:深圳国际交流学院 时间:04-19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由高红雷所写的《另一半中国史》。如果随便问一个小学生,中学生或者路人,关于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发展与贡献,恐怕首先都想到关于汉族的,很少有人会想到少数民族的一些史实与贡献,甚至提起历史上的“南蛮”,很多人会有“我们大汉民族”这一傲娇的表达,大家自喜于汉族对其它民族的同化。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纯粹的单一民族国家,即便是单一民族,也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因此,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应了解主体民族及其众多的少数民族及其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汉族人融入到少数民族的历程。比如:

汉族奴隶融入游牧民族。清代之前,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游牧民族常侵入中原,掳掠大批汉族人和财产,许多汉族人被少数民族掳掠去成为奴隶,这些奴隶大多被迫融合到少数民族中。

难民和移民融入当地少数民族。因战乱和灾荒移居周边民族地区的汉族,既有把当地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现象,也有被当地少数民族融合的现象。

守边屯垦的士兵及平民融入当地少数民族。自西汉以来,多数王朝都派遣大量汉族士兵到西域守边和屯田,这些人多融入到维吾尔和其他民族中。

因通婚融入少数民族。著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主导是政治原因,同时必然伴随着汉人融入到当地少数民族。

为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而主动融入少数民族。在清代,不少汉族人主动满化,目的是要获得某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元代,汉族人的社会地位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主动融入统治民族——蒙古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另一半中国史》这部书,全书494页,按照时间线索,以故事的形式,把中国历史上存在少数民族逐一介绍,专门讲述了中国边缘地带少数民族历史。本书没有断代史的恢弘,也没有编年史的缜密,它通过整理史料,溯本求源,使模糊的历史渊源变得清晰,使残缺的民族历史记忆变得更加系统,将读者带入一个翱翔着雄鹰,奔驰着骏马,镶嵌着穹庐的人与人,与自然,与文化抗衡斗争的悲壮过程。

中国古代的正统汉文化民族为龙山文化或二里头文化,后来,传说中有了炎帝和黄帝的汉文化正统民族,但在其周边,一直有着西戎、北胡、东夷、南蛮等少数民族的存在,因此,中国的历史其实是中国正统汉文化民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合过程创造出来的。在此过程中,既有征伐,又有合并及同化。这部历史的产生实际是资源分配及生存的压力造成的。有一位伟大的中国地理学家在地图上发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跨越中国南北的斜线,叫胡焕庸线,这条线以上部分,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只适宜放牧及渔猎,这条线以下部分,适合农耕,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条线上下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争斗融合过程中产生。

迄今为止,无论是《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当代的小说《雍正王朝》所记载的都是记录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原王朝的兴衰荣辱,所论述的大多是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对境内少数民族的重大影响,通常称为“渐染华夏之风”,即“汉化”,这些史书都算是半部中国史,而真正的中国史应该包括汉文化主体民族和与其相关的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的已经消亡,诸如著名的契丹、鲜卑、党项,有一些保留了下来,如蒙古、满族、苗族。另外一些则远赴他乡,如:匈奴、突厥。无论存在与消亡,都留下了璀璨的文化,深远影响汉文化的走向。在物质层面,从春秋起,汉人逐步向少数民族学习畜牧技术、服饰及骑术,许多少数民族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也被吸纳到汉文化中,比如,黄道婆学习黎族的棉纺织技术,改进并推广。在精神层面,比如,少数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许多歌舞、乐器、艺术形式融入到汉文化。

读完《另一半中国史》这本书,如今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补全了正统学校教育所不能获得的历史知识。以后再跟别人讨论中国历史,势必能说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让人刮目相看。这部书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的民族平等。书中详细描写各少数民族从洪荒落后到繁盛文明的发展历程,如今强大的中国正是各民族力量汇聚而成。

读《另一半中国史》这本书,宛若徜徉在各个边关历史溪流中,倾听溪流中叮咚流淌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