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心理老师为疫情心理支招

来源: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 时间:04-30

面对疫情,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心态,长时间在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面对现代网络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应该怎么调整情绪?听听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心理老师怎么说?

01各路信息扑面来,稳定情绪莫恐慌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免疫力。作为青少年,信息处理和情绪处理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如果短时间接收到大量的负面信息,这时我们情绪处理能力的“闸门”就会被海量的负面情绪“冲垮”,我们也会因此陷入悲伤难以自拔,甚至进入崩溃状态,身体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例如大哭、没有食欲、失眠、头疼牙疼的老毛病复发等等。这些症状其实都是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出警报:我要扛不住啦!不要再想了!

面对爆炸式的新闻资讯,我们更应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从官方渠道准确了解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独立思考,冷静进行判断。同时,要引导自己关注积极正面信息,比如医护人员及各方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人们对生命及大自然的敬畏等。用一些其他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泡在“负面情绪海洋”里的自己“拔出来”。

02负面情绪心中生,合理宣泄促平复

在面对疫情,感到难过的时候,寻找一些适当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好方法。例如当我们为患病的同胞感到担忧时,觉得忧虑和难过时,可以试着拿起笔,把自己的心情画出来,或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会乐器的同学也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进行这些表达时,不要给自己设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文笔和画技的优美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原原本本地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书写和描绘的过程,其实也是帮助我们整理自己情绪的过程。脑海里的情绪往往是流动的,随意的,我们用绘画、文字,或音乐的形式将其整理,再回顾时就能用更理性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情绪。

03足不出户宅家中,合理作息保健康

在这个因为疫情需要宅在家中的假期里,我们需要规律作息、规律饮食,合理安排时间。譬如:积极开展在线学习,和老师交流学习情况,充分利用这段假期查缺补漏、停课不停学;帮父母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开展居家可行的体育锻炼(可参考我校公众号上推荐的居家运动等);读读书,丰富知识,享受阅读的乐趣(详见我校近期的书籍推荐);写写心理日记,记录自己的体验;听听舒缓的音乐;看看优秀的纪录片;睡个好觉;去阳台晒晒太阳,看看家中的绿色植物……以此来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事实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有着紧密。一方面,健康的身体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生病的风险。另一方面,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多巴胺也可以帮助我们拥有一个好心情。规律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我们保持内分泌的稳定,从而保持心情的稳定。

04寻求支持多沟通,听从号召齐努力

面临压力时,寻求来自社会的帮助对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首先,同学们要听从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发出的号召,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不去人群聚焦场所,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其次,要及时报告自身的相关情况,配合社区及学校的疫情防控排摸工作。建议大家可通过、、微博等在线方式与老师、家人、朋友保持联络,难过时可以有倾诉的对象,如果实在难以处理自己的焦虑、担忧、无助情绪及各种行为问题,建议寻找专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尤其重要的是,返校前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同学,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返校前有过其它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同学,建议居家观察7天期满再返校。

目前疫情心理援助和网络平台已开通。大家如果有需要,也可致电我校心理中心刘老师进行倾诉,欢迎有需要的同学们随时来和我们聊一聊。

此外,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沪上高校,同步开通面向全国民众的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服务。比如,华东师大开设的“新冠疫情心理援助和网络平台”,将发挥心理学科优势,陪伴、支持全国公众共渡难关。

人的一生不总是一帆风顺,人的成长可能会经历无数的风浪。愿各位同学在这次“新冠疫情”的风浪中,学会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做好心理防护,获得成长。祝大家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不平凡的假期。也向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工作者致敬!祝福武汉!祝福我们的祖国!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上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