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办学优势

来源:烟台船舶工业学校 时间:05-13

——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学校紧扣烟台开发区电子信息、机械汽车两大支柱产业和手机、电脑、汽车、船舶、装备制造五大产品集群设置专业,形成了机械、数控、汽车、电子信息、船舶制造五大专业体系,拥有船舶电工、焊接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应用技术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现代物流、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文秘、韩国语、动漫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酒店管理、物业管理、物流管理、通信技术等2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按照企业需要定向培养。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教学,先后开设了“富士康班”、“伊诺特班”、“大宇造船班”等80多个“订单”班,按照企业提供的培养计划、人才目标,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定向为区内大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先后牵头组建了烟台市电子信息、船舶制造职教集团和山东省船舶制造职教集团。学校发挥作用,与济南铁路高级技校等数十所省内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办学,共同为开发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加强校企融合,实现快速发展。引企业入校,办校进厂、共建培训基地是加快学校发展,膨胀办学规模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手段。学校先后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大宇造船海洋(山东)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富士康模具、大宇造船焊接技能培训、模具铣工钳工三个培训基地,由学校建设厂房,企业投资设备,免费培训教师。大宇造船焊接技能培训基地已培训1800名学员,3F通过率高,2G、3G通过率96%,合格者全部在大宇造船公司就业,基地同时还为公司配套企业东方精工、海爱尔、奥博特等培养人才,累计培训区内失地农民900人,安排550人就业。富士康模具、模具铣工钳工培训基地累计为富士康公司培养模具技术高级技工2000人。同烟台大林电子有限公司、LG伊诺特、浪潮乐金等1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工读结合实训基地,共同打造现代培训平台,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实现了半工半读,工学交替。

——实现校校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了山东—巴伐利亚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烟台培训点,长期开展职教师资培训;成立了长汽高专烟台专修学校、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函授站,山东交通学院烟台函授站,在读的脱产、函授本专科学生800多人;与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联合开通远程开放教育,注册学生150名;与韩国马山大学、岭西高中结为“友好学校”,每年开展师生互访,加强教育教学资源交流合作。与英国南泰恩赛院开展联合办学;和宁夏、甘肃、内蒙、山西等西部省、区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在读学生1700人,宁夏职业教育山东工作站在学校挂牌成立。

——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增强了培训效益。在开展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将社会培训作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突破口,灵活开展两月、半年、一年学制等各类中短期培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常年开展电焊工、会计证、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等各种上岗证培训和车工、钳工、数控仿真操作、模具铣工、模具钳工等中初级技能等级考证培训,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会计证、计算机、英语、电气焊等各类技能培训,重点开展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促进开发区内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年均开展各类社会培训12000人次,成为“全国工会就业培训基地”。

——打造“金蓝领”摇篮,服务产业发展。近年,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能提速升级,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学校抢抓机遇,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大宇造船、富士康等多家企业培养、培训生产一线急需的新技师。目前,学校拥有大宇造船培训、富士康模具中心、模具铣工钳工、电子信息、船舶制造、服务外包六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年培训能力在5000人以上,是开发区名符其实的“金蓝领”摇篮。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1800万元,建成机电、汽车、焊接、数控、模具、机械、会计和客户信息服务53个实训室(实训车间),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连续五年获得烟台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成为烟台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