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要的《小欢喜》,不是以爱之名的“冷暴力”

来源:济南学易佳教育 时间:03-18

教育,始终是一个家庭的大事...……

这部在豆瓣收获8.0高分的高考“浮世绘”,

揭开了为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爱的释放与扭曲。

故事围绕三个截然不同的家庭展开,分别展现了4个孩子、3对父母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父母们租房陪读,煲汤接送,鼓励监督,甚至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时间特意早起1小时上厕所,做好一切后勤服务工作......

紧张的高三生活,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兼顾不了的家庭和事业......

《小欢喜》通过普通家庭的教育经历,以及关于亲情支撑的温暖记忆,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式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NO1“我们终将是中国街头巷尾那zui普通的爸妈。”

黄磊和海清铁打的夫妻档,继续联手对抗学渣儿子;

陶虹和沙溢饰演的离婚夫妇,一见面就掐架。

他们对学霸女儿充满高期待,要求严格;

王砚辉和咏梅,扮演“不在场父母”,却在儿子高三这年,突然回到他的身边,从此开始了磨合之路。

三个迥然不同的普通家庭,却因高考的契机而殊途同归,生动地演绎了中国式家长的众生相,反映出一些共同的问题。

孩子如何备战高考?父母离异会否影响孩子?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从不在场,到突然到场,父母该如何正确步入孩子生活...

过于真实的《小欢喜》,每个跟“中国式教育”有关的人,都似乎产生了关联。

回过头来才发现,其实我们自己早已经成了中国街头巷尾里zui真实zui普通的爸爸和妈妈!


NO2 请不要“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在中国,有一种亲情叫“以爱之名”

电视剧中,方家为了保障孩子睡眠的充足,搬进了月租过万的学区房;

乔家以爱为名,对女儿展开窒息式关怀和兴趣干涉;

季家为不让儿子受冻,竟逼其穿上女款秋裤。

三个家庭“以爱之名”,各出奇招,“为你好”式体贴让子女啼笑皆非。

而zui值得一说的,便是乔英子这个形象,是在母亲控制式教育下成长的代表。

身为学霸,她压力很大,过得并不开心,因为妈妈对她的期望太高,认为她的志愿必须是清华北大。

陶虹饰演的母亲宋倩,为了让她考上名校,逼她喝滋补汤,还给她房间安装隔音装置和透明玻璃,以方便全方位监督控制;

英子对航天充满兴趣,在高考誓师大会上,她在许愿气球上写下了自己报考航空航天大学的梦想,却被母亲嘲笑为“这是什么东西啊?”然后强行让她修改成了清华北大。

英子不愿意,把气球推给妈妈,妈妈却拿着笔要求英子自己写。

推搡过程中,气球爆了...

英子的委屈瞬间爆发,狂奔着离开了球场!

母亲对英子拥有强烈的控制欲望,始终不肯放手让英子自己做主,这种关系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还有一幕小喔印象深刻:

宋倩当着孩子的面,哭诉自己为女儿付出了全部,为什么会换来这么多怨恨?

英子回答:“妈,您的原则是原则,我的原则就不是原则吗?”

于是,这位妈妈使出了杀手锏:“我为了你,放弃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吗!”

听了妈妈的话,女儿泪流满面,无力再多说一句,只是痛苦地抓着头发,默默哭泣。

这一幕多么熟悉,在父母的道德绑架下,亲子之间已然失去了平等交流的可能。

其实陶虹饰演的这位妈妈真的是演出了万千妈妈的“受虐形象”

他们或许经历了婚姻之创,或许人生不尽如人意,或许为孩子为家庭付出了很多。

于是,她们把所有的希望和爱都寄(kun)托(bang)在了孩子身上,

曰“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殊不知,爱是一把双刃剑,太过也会伤人!

《小欢喜》通过父母的控制式教育提醒我们:智慧的父母,应该学会在恰当的时候慢慢退出孩子的生活,以平等的人格进行交流,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压迫孩子。


NO3 做严格的父母,其实是指对自己多些要求,对孩子少些苛责

如果说《小别离》强调的是父母面对儿女,要有一个告别;那么《小欢喜》强调的是,父母要学会长大,要学会面对自己的人生。

在谈到“严父慈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教育观念时,黄磊坦言:这是没有逻辑的。做严格的父母,其实是对自己严格,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

家长自己做好了,就不怕孩子不学好!

曾有人在日本的地铁上采访一对正在看书的父子,问这位父亲如何让孩子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那位父亲的回答很简单:家长爱看书即可,因为孩子天生就会模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盼,这本无可厚非。

但在这份期望中,我们不应该忘记:身教大于言传。

所以在《小欢喜》中,当家长们放下苦口婆心的说教,陪孩子共同努力克服成长和学业中的困难时,孩子们不再以对抗的姿态面对父母,他们开始明白父母的苦心,并且愿意接受父母的要求。

《小欢喜》中透露出的教育理念,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相较于审视孩子,父母们应当更注重审视自身。”

家庭教育,是一场模仿游戏,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每一对父母,都对自己多些要求,对孩子少些捆绑和苛责,

也许,这才是亲子关系真正需要的“小欢喜”!